时间:2025-07-25 10:41:05
大
中
小
来源:工业和信息化局
阳泉商业,计划经济年代、改革开放之初曾拥有“小上海”美称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、南北商业的差异出现根本性变化。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,阳泉市国有商业企业渐渐褪去了华丽外衣,陷入散小弱艰难困境的泥潭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国企一定要改革,抱残守缺不行。随着国家、省、市深入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,市委、市政府抢抓机遇,下定决心整合商业企业,以华龙超市为龙头,整合隆鑫、百纺等16户企业,成立华龙商贸集团。聚焦超市、购物中心、资产租赁、餐饮娱乐四个板块,解决企业欠薪欠保欠税历史包袱、全面消灭亏损1400万元,推进文化整合、人员整合、资金整合、业务整合、资产整合“五大整合”,带动了阳泉国企商贸流通企业的涅槃重生、转型升级。
优化资金配置,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化效益。加强资金集中管理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优先保障重点业务、重点项目、急难愁盼重点问题解决中的资金需求。拓宽融资渠道,优化融资结构,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,如“土地入表”、引入战略投资者、开展供应链金融等,降低融资风险。推行全面预算管理,统一调配和调动资金,降率减费用成本,减少资金分散导致的浪费与闲置,使资金产生最大化效益。
优化资源配置,充分激发集约效能。建立固定资产台账,在集团共享平台互通,减少重复购置与积压浪费。通过“人岗匹配、资金集中、资产共享、数据驱动”,将资源从“分散化、初放化”转向“集中化、精细化”,最终实现“投入最小化、产出最大化”的集约效能。集团资产总额较整合前同比增长58.3%,资产负债率下降19个百分点。
优化人力配置,充分激发员工活力。优化岗位设置,合理分流、动态调整,实现人岗匹配。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,通过“新动力”内训及采取“外引+内竞”方式优化人力结构,推行“价值导向”绩效考核——即投入、产出对比挂钩,避免“重产出轻投入”产生隐形资源浪费,实现人力效益最大化。
优化核心业务,拓展市场版图。对17户企业原有的分散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和归并,聚焦商贸流通核心业务,整合资源,优化业务流程,形成规模化、专业化的业务运营模式。如将购物中心、租赁业务等分散的业务、管理等资源整合为统一的发展战略,提出“兴福里”街区建设项目,整合“羽都”、“餐饮”“休闲清吧”、组建统一的购物中心专业“业务团队”等。拓展业务领域,引进“胖东来”自有品牌及网红热销产品,实行“一店一品”,打出“周二生鲜日”、“阿米巴”经营管理等提升双效益“组合拳”,融合线上线下渠道,打造智能化、体验式的购物场景,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。
通过一年多的改革运行,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。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237.48万元,同比增长5.7%,利润增长5.7%,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。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成果,不断创新发展模式,打造区域内一流的商贸流通企业。
编校:陈美文
责编:欧阳爽丽
审核:王玉怀